廣東綠維環保公司從人民日報了解到,日前,環保部發布對28個城市的督查通報,發現一些痼疾。其中,“花式造假”再次闖入視線,部分企業在監控設備和監測數據上動起了手腳,有的偷天換日,有的暗度陳倉,有的企圖蒙混過關。
設備上動起歪腦筋
4月19日,環保部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點名數起企業在設備上動手腳的違法違規行為。
排氣筒的實際截面積約有12.5平方米,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寶山水泥廠“閹割”了在線監測儀的監測面積,讓它只能測到7平方米截面的排放量,導致監控數據與實際嚴重不符。無獨有偶,河北省南玻玻璃有限公司將二氧化硫在線監測儀的量程上限設定為195毫克/立方米,上傳的數據只能在上限徘徊。
個別企業的造假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督查組發現,河北省唐山福海鑫鋼鐵有限公司擅自關閉數據采集傳輸儀,數據無法傳輸到監控平臺;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豐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二氧化硫在線監測數據甚至為負數。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企業的這種行為被揭穿后,“他們往往會辯解這是設備廠家設置的,與自己無關。”為了封堵這個漏洞,環保部要求,監控設施驗收后,排污單位須將儀器設備等參數報相關部門備案。
樣品上放起煙幕彈
環保執法部門對廣西百色田東南華紙業有限公司進行抽查時,發現數據異常。原來,采樣管路被割開并接入一個三通管接頭,接入一個二氧化碳儲存罐,排查時儲存罐閥門處于開啟狀態。
“充入二氧化碳,就可以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在線監測數據。”公司負責人坦承監測樣本造假的事實。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有些企業甚至用濃度達標的污染物替換監測樣品,給遠程監控造成一個數據合理的假象。“必須進一步加大現場檢查力度,人工排查可能存在的樣品造假疑點。”該負責人坦言。
數據上玩起障眼法
4月份的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中,督查組發現山東省菏澤市某建材公司在線監測儀的煙塵濃度曲線長期維持在某個數值。無論如何校準,監測數值依舊維持在特定范圍。
此前,杭州市環境監察支隊監察人員在某化工廠檢查時發現,化工廠在線污染物測定儀器已經損壞,無法采集水樣,但仍有數據上報。經過調查發現,在線運維企業杭州安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運維人員在儀表損壞無法工作的情況下,擅自編造監測數據。
既然是監測儀運維企業的責任,排污企業是否就可以免責?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強調,污染源自動監控的主體責任在企業,監控設施不正常運行,排污企業同樣要負責。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造假,是環保部門重點打擊的對象,下一步將開展專項打假行動。
“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從中央到地方,督查環環相扣,密度一次比一次緊,強度一次比一次大,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露頭就打,展現了黨和政府治理污染的決心和作為,也讓民眾看到了生態改善的信心和希望。期待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上,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個人,都能行動起來、堅持下去、久久為功、善作善成。
——編 后